malaysiakini logo
story-image
mk-logo
专栏
为何净选盟不是社会运动?
ADS

【伊曼努尔】

最近,笔者和一位90后读书人聊到冯垂华新书《街头的共同体》,引发小小的讨论或争论。我俩的讨论争执点在于,笔者认为净选盟不是社会运动,反之90后君不以为然,反诘笔者净选盟曾号召万人民众响应上街抗争,实是本地近年最成功的大型社会运动,岂能书呆如笔者,一口否定,一笔抹煞?

然而,倘若吾人将动员民众自愿走上街头一事,一迳理所当然地视为社运的话,同理地,主流政党在选举时举办大型街头造势集会,亦应一视同仁归属于社运。若不然,单凭动员群众自发响应这一点,就无法成为吾人甄别社会运动和政治/政党运动的判准。

从历史看,净选盟原是由当时亲在野政党的若干公民团体出面催生,旨在动员支持者上街示威,做为逼使当权者改革选务,杜绝选举舞弊的施压手段。

易言之,净选盟成立的历史背景,乃是当时在野党政治精英及其党外盟友意识到,处在巫统一党独大的威权体制下,选举过程和结果遭到操纵,若无法纠正,在野党殊难赢得大选。在野党若继续停留或自我设限于议会斗争、选举动员的模式,并不足撼动巫统的威权统治。

是故,为求突破,在野党需采选举为主,街头为辅的政治斗争策略,将原先议会问政的政党政治抗衡,延伸至动员社会大众上街,以便让政治行动升级,从而加大力度向政府施压,迫使其让步妥协,促成选务改革,从而扩大在野党当选的机会和空间。此举可视为在野党阵营企图将其政治斗争场域,向社会领域扩展和溢出,是为一种政党政治社会化的策略和过程。


关注《当今大马》WhatsApp频道 随时接收新闻推送。

Unlocking Article
Unlocking Article
的其他作品
查看评论